简体中文
乡村振兴的理想与现实
来源:文章来源:旅思马记 | 作者:旅思马记 | 发布时间: 2023-01-13 | 5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乡村理想却是所有参与到其中者的理想。不同理想之间,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诉求。利益分配和力量的不对等与不平衡,是乡村理想难以形成合力的最大难题。






一、乡村的理想是什么?


1、农民的理想是确保产权安全,我的还是我的。
乡村产权,不光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关乎社会稳定。这方面有党和国家保护,党和国家是农民的靠山和后盾,不必过渡担忧。除此之外,农民真正该想的是,如何再次组成一个利益团体,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国家政策中获得更多红利,拥有足够能力和力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这是目前很多,有为村两委、村带头人,最苦恼和头痛的难题。
2、工商资本的理想是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口袋有钱,腰杆硬。工商资本的这个理想,短期看,一两年、三四年内,都能轻松如愿以偿。甚至地方政府和村两委还会从中帮着他去实现。但是,三五年之后,这样的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大多都会遇到发展大限问题;而且,还会给地方政府惹上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对此,更多有远见的工商资本,讳莫如深,一直在远远地旁观,还没有真正进场。
前浪不被拍到沙滩上,作为“后浪”,第二波下乡力量,处于潜伏状的工商资本,不会轻易选择下乡!
3、县域政府的理想是按部就班,确保政治安全。
各个省市区政府官员对乡村振兴的态度,按部就班的多,大胆有为、勇于创新的榜样,实在太少。怕是百里不挑一。其中,消极应对的不在少数。乡村工作,容易干出彩,但更容易麻烦上身。在工作出彩和仕途安全之间,不少人认为,选择保守,是一种明智之举。
4、乡村带头人的理想是自我实现,富裕乡民。
更多乡村带头人,想实现自己的名利价值,而且最好能价值最大化。而能帮村民获取利益的手段,实在不多。富一个人,几个人容易,想带着一群人创富?难!一万个带头人里,很难找出一个成功的。忠告:做村带头人,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业,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5、市民的乡村理想是获得廉价优质食材,乡村有一个精致小院。
市民对乡村的情怀,经常是吃亏上当的通行证。用情怀获取绿色食材的期望,为一些投机者,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土壤。尤其是,那些想在乡村拥有一套私宅,一个精致小院的下乡群体,当前市场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一方面品质并不算最好,还有就是,产权的安全性风险,这方面运营方的把控力并没那么强。很容易让下乡的市民,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二、理性的乡村是怎样的?




1、不是为了旅游和交易,只是人居环境更好。

乡村的振兴,不是让乡村旅游化、乡村地产化、生产大农业化。因为,绝大多数乡村,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不应该完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下的问题是,凡是想振兴的乡村,皆都想如此。可见,人心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是一种严重错误。

呼吁:对大多数乡村,能把乡村风貌规建好,底蕴挖掘出来,村里的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做好,做出现代性,已经很了不起啦。

2、理性的乡村,追求生态环境的天然。

当前乡村最大的问题,是村内的脏乱差,村域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村域内天地人关系的微生态环境,遭遇到了持续的严重破坏,已经很不和谐。

忠告:如何转变生产行为,转变用榨取的手段,从土壤中获取最大收益回报的行为,才是兴村重点。

3、生产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生产的现代化,主要指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可溯源化。生产的生态化,主要指生产的发展保护化、生态健康化、环境友好化。总的来说,就是生态效益最大化,而不是过去单纯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4、地是地,村是村:生产和生活要分离。

过去的乡村是三生融合的乡村,生产、生活、生命是混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农耕型生态文明模式,村庄和农地是不分家的。现在的乡村,要实现振兴,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是推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适度分离。适合大农业生产的地方,村子的功能更多体现为生活。村域家庭农场式的乡村,村民不必完全再以农为业。

5、实现从小农经济到小国寡民的观念转变。

人是文化的符号,血液中流淌着文化的基因。中国文化的根基,除了近现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更多是遥远的,处于历史深处的,深沉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其实,每个人的意识深处,都流淌着这样的文化基因。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基因的生命力很强大,是中华文明能够绵延5000年的内在精髓所在。

提醒:乡村的改革,虽具有新时代特征,但首先必须要懂得尊重它的乡土性。新乡土所追求的乡村理想,不是对旧乡土的彻底阉割。尤其在中西方文明博弈加剧,城市生存压力增大的今天,看似落后的小国寡民式的乡村,小农户经济,恰能充分发挥出,其对城市生存风险的补偿与缓解作用。



三、谁锁上了乡村的理想?




1、个体化、原子化的村民关系。

村域本是一个空间的集体概念,然而当下的村民却早已丧失了集体意识。更多村民只关心自身利益、家庭利益,基本已不再关心,村集体想做的事和要做的事。村民的理想早已和乡村的理想,不在同一条船上。当下的村内关系,村集体和村民之间,村民和村民之间,已呈现严重的分裂态势。内部已经是一盘散沙,如此这般,乡村的理想如何能实现?

2、村集体能力和力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