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列述评之三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子铭 孙少龙 张 研 | 发布时间: 2023-06-21 | 5655 次浏览 | 分享到: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扎实行动中,体现“万物并育”“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

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抉择中,读懂“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社会理想。

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描绘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阔图景。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时代强音。

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3月15日晚,以“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为主题,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全球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云端”,共同参会。

高朋满座,源自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吸引力,也源自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今天,带着坚定的历史主动和广阔的全球视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出文明新篇章,万千气象展现在新时代的宏阔舞台上。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1日 06 版)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