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体会
来源: | 作者: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 | 发布时间: 2022-12-01 | 4452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这一思想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和独特优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外靠人民监督、内靠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必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推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科学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没有过时。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和平力量迅速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人类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走出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同时给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也为解决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阐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对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拥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信仰,将理论自觉润化为情感自发、使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把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在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要在深入研究阐释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阐释,拿出更多标志性研究阐释成果,为新时代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出应有贡献。要在贯彻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